新闻动态
当前位置 当前位置:首页 > 新闻动态 > 时事聚焦

医学生跪地救人无效遭恶评 普通人“见死”该不该救

所属分类:时事聚焦    发布时间: 2020-08-25    作者:战友运输
  分享到:   
二维码分享

中国商报/中国商网(记者 李孟)近日,一段火车站内急救的视频引发关注。视频中两位年轻人为一倒地男子进行心肺复苏抢救,但未能成功,而后视频里的急救者还遭到了网络恶评。事实上,这并非..施救者遭恶评,为什么急救总是惹来争议?遇到此类情况,普通人到底该不该施救?

8月14日晚,在湖南常德火车站内,一位男子突发疾病倒地,失去意识。成都中医药大学两名研究生为其进行20多分钟的心肺复苏抢救,但遗憾的是,急救措施依然没能挽回患者的生命,男子抢救无效离世。有网友评论,家属应该把她们告上法庭,因为两名学生没有行医资格证。该评论引发热议。

8月23日晚,成都中医药大学对此回应表示:“我们的学生以自己实际行动践行医学生誓言,体现医学生的良好素养,学校拟于新生开学典礼授予两名同学校长特别奖,彰显仁爱成中医精神,也以此教育广大入学新生。”倒地的男子家属也回应表示感谢。

街头救人的新闻并不少见,但伴随而来的争议和质疑也一直存在。今年1月,云南昆明护士杨昆娥为倒地男孩实行胸外心脏按压,男孩被送医经治疗已无大碍,但杨昆娥的急救措施却引发了网友对其急救操作专业性的质疑。

据了解,心肺复苏术是针对心跳和呼吸骤停采取的急救手段,以帮助患者恢复自主呼吸和自主循环。如果在“黄金4分钟”内正确实施心肺复苏术,就可以在医护人员到来之前抓住.佳抢救时机挽救生命。

“心肺复苏的急救效果受很多因素影响。”急救培训师林汉卿告诉中国商报记者,是否能抢救成功,除了与心肺复苏术的规范操作有关外,还与急救的介入时间、患者身体状况相关。即便施救者操作规范,也并不意味着就能够百分之百急救成功。“所有人在接受急救培训或是实施急救的时候,应该首先意识到急救失败也并不一定是施救者的失误”。

林汉卿告诉中国商报记者,近年来,自己经常在社交平台呼吁大家掌握科学的急救常识和急救技能,自己也曾多次纠正错误的急救方法。但关于急救引发的争议也不断出现:施救者有没有相应的资质?急救的手法正确吗?患者离世后施救者会被追责吗?

在林汉卿看来,这些争议存在的重要原因,在于大众对于院前急救的不了解。院前急救并不是仅有专业人士才能实施的急救。“所有人都可以进行急救,所有人都可以帮助别人,并不是只有医学生、医护工作者才能够进行急救工作。如果我们把这个限定范围缩得很小的话,那么患者得到及时救助的可能性会大大减少。”林汉卿说道。

文章转自中国商网,如有侵权联系作者删除。

Copyright © 技术支持:尚来网络15109677606  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宁ICP备20000905号  技术支持:  网站地图  RSS   XML   城市分站:  银川  宁东  中卫  宁夏  吴忠  石嘴山

万家灯火